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印度Obbattu


今天,要來介紹一種在印度大大小小節日,常常出現的食物-Obbattu。
這是一種用麵粉加水所做出來的一種薄餅,它與其它的印度薄餅很像,但因為混入了小荳蔻粉產生所產生的獨特香氣,美味甚於所有薄餅之上。
材料:
紅扁豆 Tur Dhal or Channa Dal (Kadala Paruppu). -200g
棕櫚糖 Jaggery -500g
椰子粉 Coconut gratings-200g
中筋麵粉 Allpurpose flour (Maida) - 500g
小荳蔻粉 Cardamom powder - 1 tsp
印度酥油 Ghee - 1 tsp
油 Oil - 100 ml
做法 Method:
  1. 把扁豆洗乾淨,用小火熬煮至軟後,讓它冷卻 。 Wash and boil turdhal till it is 3/4 soft. Strain it using a strainer and spread on large plate to cool.

  2. 將棕櫚糖、椰子粉、小荳蔻粉混合後,用小火熬煮至膏狀。
    Mix jaggery,coconut and cardamom powder and grind to a fine paste. If it is sticky, put it on a low fire and dry it up completely.

  3. 中筋麵粉混合1/2 tsp的鹽和水,油一點一點的加入,直到全部滲入麵糰中,將麵糰分成一個一個揉圓,也將前述冷卻後的2揉成一個一個球狀。 Separately knead maida with 1/2 tsp of salt and water. It should be very soft. Add oil and knead it till oil is absorbed and make equal balls of above sweet mixture and kneaded maida.

  4. 把麵糰擀平後包入揉成球狀的2後再桿平。如果太黏,此時可加一些油防止黏在盤子上。
    Roll maida balls into small pooris. Fill it with the sweet ball mixture.Make it into a ball and roll as for any flat bread with a rolling pin.Use a lot of oil otherwise it will keep sticking to the pin .

  5. 鍋子上加一點油,熱鍋,把桿平的麵皮下去煎,翻面,直到呈現金黃色,這時室內應該充滿美味的香氣。 Heat oil in a pan and roast it dry or with oil turning both sides.The obbattus should be golden and the aroma should waft through the whole house.That's Ugadi!

  6. 擺上融化的印度酥油 (ghee)一起食用 Serve this with melted pure ghee.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印度婚禮(一)

Mark Tully 在 「印度沒有句點No Full Stops In India」這本書中寫到有次參加家中老僕人在印度老家嫁女兒的婚禮,其中一段是這樣描寫婚禮場景的「整個聚落區都裝飾著一串串紙旗,一間茅屋門口兩側擺著芭蕉樹,婚禮將在那裡舉行,門口上方懸掛著一串剛摘下來的芒果葉。」 在印度的婚禮中,芭蕉樹代表著綿綿不絕的後代、有繁延生命的意思,芒果葉則象徵著興旺之意,另外,通常在入門的門檻邊會灑上ㄧ些玫瑰水、花朵、還有擺上一些甜糖。在印度,婚禮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常常動員一、二百人來舉行,婚禮上所供應的食物,更是五花八門。Mark的老僕人在印度階層中是屬於「下民」,依照「下民」的習俗,通常是宴請流水席,書中是這樣描述:「桌上擺著烹煮好的鷹嘴豆、馬鈴薯與一種葫蘆瓜類的蔬菜,此外,還有用綠豆粉和糖製成的飯後甜食『拉嘟』(laddoo,把吃剩的麵餅磨碎後,與提煉自棕櫚樹的粗糖,加上荳蔻混合製成的甜食糰)。
Festival Food also known as Hubbada Oota
Pachadi (mixture) made with raw mango (tangy),neem flowers/buds (bitter),tamarind (sour), jaggery (sweet),green chilli/pepper (hot) mixed with salt is offered to the Gods during pujas and then offered to others,symbolising the essence of life with the four basic tastes to herald the Hindu New Year and wishing everyone happiness and all things that life offers including sadness. All these ingredients signify the new fragrances and freshness of the advent of Spring

芒果葉

芒果葉-在印度人的生活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芒果葉它獨特的特色,不論經歷的多久的時間,它也不會腐爛,更也不會像其它的葉子發出難聞、腐爛的味道,因此,它在印度許多的文化、宗教節慶中總是被拿來最為一種裝飾。
因為芒果葉那永遠不會腐爛的特質,被印度人視為興興向榮的象徵,許多的家庭將之掛在門口,祈求帶來祝福。人們把芒果葉掛在家門口,用來告訴鄰人,住在這個房子裡的人,是一個善良、有著慈悲心的人,另一方面也警惕自己做人處事,要像芒果葉一樣,保持新鮮,做好事、行為端正,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不論是因為年紀上或財務上,也不要讓自己的問題成為別人的問題、不要做壞事(腐壞),即使沒有辦方吐出芬芳的味道,但也不可以腐壞掉了。
掛在門口的另一個用意是提醒來訪的客人,在屋內行為舉止要得體,不要帶來使人不悅的言語與行為也不要因為自己的來訪而造成主人的困擾。
據說芒果葉有另一個功能-淨化的功能,人們相信芒果葉會釋出新鮮的氧氣,除去生活中的穢氣,有些人甚至直接把芒果葉子吃下肚,以求身體上的潔淨。

在印度,不論你在各種場合都可以看見芒果葉的蹤影,芒果葉已經融為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尤其婚禮更是少不了它,有一句 甚至這樣說 "No wedding is complete without the mango leaves"。所以下次你到印度,別忘了抬頭看看,那些掛在門口的芒果葉子。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孜然與小茴香身世謎

孜然 Cumin 與 小茴香 Fennel長久以來讓很多人的搞不清,有人說它們是同一種香料,有人又說是完全不同。這兩者之間究竟是怎麼ㄧ回事呢? 就算是遠親,也要說個明白嘛~,以下我們先從植物的科學分類上來看差別

孜然 Cumin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傘形目 Apiales 科:傘形科 Apiaceae 屬:孜然芹 Cuminum 種:孜然芹 C. cyminum
小茴香 Fennel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傘形目 Apiales 科:傘形科 Apiaceae 屬:茴香屬 Foeniculum 種:小茴香 F. vulgare

這麼看來,她們是不同屬也不同種,原來是因為她們在外型上很相似,所以才常讓人混淆,其實兩者的香氣也不同。小茴香帶有一點涼涼的薄荷味,難怪印度人把它烘烤過後(有時加入一點糖),吃上ㄧ小把,拿來當飯後去口臭之用,有點像我們的薄荷糖。記得在印度搭乘國內飛機時,用完餐後,空中服務生就拿著一盤裝滿小茴香的種子,經過每位乘客身邊,我看到前面的印度人,一個一個就從盤子抓上一小把,往嘴巴裡丟。


孜然的種子




小茴香的種子

禁食與自殺?

印度日前一名六十歲罹患癌症的耆那教婦女禁食十四天後死亡,族人為她舉行盛大葬禮,最近又有一名九十三歲健康老婦也在禁食;據學者表示,禁食往生是耆那教徒追求羽化登天最高境界的方式,又稱「桑塔拉(santhara)」,每年因「桑塔拉」死亡的案例超過兩百件,已是見怪不怪。
對耆那教而言,只要出於個人自願,「禁食往生並非自殺,反而是一種在死前淨化身軀及放棄慾望的離世方式,值得尊敬與推崇。退休法官帕納也承認,「桑塔拉」是一項傳承至今已數千年之久的宗教性死亡儀式,與自殺或所謂的安樂死無關,印度至今沒有法律能夠阻止。
印度專研耆那教學者吉騰德拉也表示,「桑塔拉」死亡儀式源自西元前兩千五百年前,被耆那教徒視為是一種自願的和平死亡方式,實際上印度每年已知的「桑塔拉」死亡事件平均約兩百四十件,其他不見記錄或未被發覺的類似死亡事件則不計其數。
也有其他學者論述,抨擊「桑塔拉」殘酷而漫長的死亡方式,認為是一種假借宗教權威,慫恿年老無用的婦女放棄飲食以儘早了結生命,而婦女在教義束縛下又不得不服從命令,因為違抗是有罪的。抨擊者表示,耆那教長老只是將這種實際是教唆自殺的方式,給予一個動聽的宗教名字「桑塔拉」而已。
但據宗教界另一種說法,「桑塔拉」雖說殘酷,但其結果就如起乩相同的道理,禁食會將人帶到一種極端,人體一般能夠禁食到九十天,當長期持續禁食後,由於體內精力完全耗盡,幻覺興起,這時會有兩種可能發生,一種是毫無知覺的等死,就是真的自殺,但此時如果靜心冥思,就會發生所謂的起乩或稱靈魂出竅或又稱「跳躍」。
耆那教就是人類進化史上用禁食進行實驗最為深入的宗教,也是唯一鼓勵教徒精神自殺的一派,「桑塔拉」即是追求禁食者死前可能出現的臨界點,在那剎那之間,禁食者可能死亡,也可能躍入另一種境界,換言之,那就不是自殺,而是另一種靈性世界的發生。

印度"為夫祈禱節"禁食的探討~

前幾天,看了ㄧ部印度電影"贍養Baghban"。
這是ㄧ部探討了親情、愛情、友情的好片,電影中的老夫妻因為家中經濟漸衰而必須分別住在不同的兒子家中,沒想到兒子與媳婦不孝,使得兩夫妻長年來的夢醒心碎,無奈家產早就為兒女散盡,落得晚景不甚唏噓的下場。
電影中有一幕,太太Pooja透過電話告訴丈夫Raj,因為當天是"為夫祈禱節"她已經為他穿上美麗的衣裳,準備當天為他禁食,直到晚上的月亮出來之前,她將不吃也不喝任何的東西,以祈求她的丈夫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沒想到,深情的Raj,也為了太太Pooja禁食,在整整ㄧ天中,他也不吃不喝,直到月亮出來之前他的深情令所有的人為之動容。

每年的10月31日是印度傳統的婦女節日-為夫祈禱節。在這一天,已婚婦女都要精心梳洗打扮,包括在手上畫上各種美麗的圖案,同時在月亮出現之前禁食,以祈求神靈保佑丈夫健康長壽。

"Tell me what you eat, and 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

“Tell me what you eat, and 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wrote renowned gastronome 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 in 1825.
這句話說得真是好!
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認為從一個人吃的東西,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個性。
上個禮拜,我開始變得有點神經質,無時無刻地在注意周遭的人吃些什麼,後來,有點氣餒,因為我發現觀察再入微,我也沒辦法有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的功力。

以下是我的記錄:
爸爸: 一個甚麼都吃的人,越特別的東西他越愛吃。上禮拜去ㄧ家餐廳,他竟然把菜單上所有的主菜都叫了ㄧ份。
媽媽:ㄧ個愛吃又受不住誘惑的人。ㄧ個禮拜有六天半的時間,都ㄧ直嚷嚷自己太胖,不能再吃了,她倒也是很克制,每餐一點點的量直到第六天半她又會把前面六天半的量全都吃回來。
先生:是一個擇'食"固執的人,你可以不斷地餵他東西吃,直到~他快飽的前三分鐘(奇怪,他怎麼就是有辦法知道自己已經快吃飽了,我怎麼就不行),他會立刻把他的尊嘴關上,任憑我怎麼死命的想把他扳開,就是不行。這時,他就會ㄧ副很驕傲的樣子告訴我,他是一個多麼有自制力的人,不像有些人,這時,他就會把頭轉過來,瞇著眼看著我ㄧ付很瞧不起我的樣子。
大妹:一個很好養的的人,只要是能吃的她都能放入嘴巴,不只如此,還可以吃的津津有味,(這一點,實在是給我媽很大的安慰),就因如此,有一天,她決定打破大家的眼鏡下廚,她生平的第一道菜就是把在冰箱裡找到的生香腸放到鍋子中和麵ㄧ起煮,這歷史性的一刻,真的是跌破了大家的眼鏡,從此,她就再也沒下廚過了。

小妹: 一個充滿創意的天才,你真得可以從她吃的東西中,找到許多生活中的靈感,譬如說牛肉麵裏要加一顆蛋、早餐土司上放著山藥泥、ㄧ匙素肉鬆及五顆葡萄乾,你也可以三不五時從她的床底下搜出一大包吃過的巧克力包裝,或者在冰箱的某一個小角落,翻出她不知某年某月放的小蛋糕,那塊她堅持ㄧ次只能吃三分之ㄧ塊的小蛋糕。

老實說,現在我也不是很確定Jean是否能說出我們這ㄧ家人究竟是甚麼樣的個性的組合?

食物沙漠地帶

"Food Desert"是指ㄧ個地區、街區或社區中缺乏獲得建康、新鮮食品的管道,換言之,也就是住在Food Desert的人們是無法輕易地獲取健康、營養新鮮的食物。
在美國許多貧窮的area,我以芝加哥貧民區為例,我記得,當我走在街上,周遭只有便宜的速食店,住在那理的人,不論老少對於甚麼是營養、建康的食物根本沒有概念,對他們而言漢堡、薯條就是最好的一餐,飲料當然是可樂等Soda莫屬,所謂的蔬菜就是超級市場裡買的一包包已經替你洗好、切好的冷凍蔬菜,還有那些數不盡的微波爐食品,只要ㄧ刀把包裝剪開,丟進微波爐再等上個三、五分鐘,晚餐就大功告成了。在他(她)們的想法裡,只要能吃的飽的就是食物,吃什麼對她們沒有甚麼影響。
反觀,當我走在歐洲的時尚大城市,巴黎、維也納、羅馬、巴塞隆納,隨處可見的都是有機食品店,路上的行人手上拿的不是低卡咖啡就是現榨有機果汁,就連麵包店也標榜店內使用的是無漂白的天然石磨麵粉,食材則是選用最新鮮、全都是直接從有機農場運過來,附帶還說,全都不含人工化學物、防腐劑呢。
對於第一個例子,我們可以說就是一個典型的FOOD Desert (食物沙漠地帶)。
廣義來說,Food Desert可以分成三方面來定義:
'Physical access' : 指住在Food Desert的人大多沒有能力或是有困難去接觸到健康、新鮮
的食物,ㄧ但這些健康、新鮮的食物離住的地方有一段距離,許多可能因為年老,或者身體上有障礙的人就無法到達;或著該區的居民大多沒有車子,也有可能是該區域的大眾交通運輸不便利,使得住在該地區的人更不易獲得。
Financial access'" 有機、健康的食物較ㄧ般的食物來的昂貴,如果與垃圾食物相比往往可以貴
上好幾倍(垃圾食物中含有太多廉價的精緻糖份、油,會使你覺得飽足,但是卻沒有任何的營養),這裡指的是往往住在Food Desert的人沒有那樣的消費能力去購買健康、新鮮甚至有機的food
"mental attitude":可能是缺乏烹飪上的知識,或者根本認為吃營養的食物根本不是甚麼重要的
事。
我現在才發覺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在這裡,我可以輕易買到隔壁大嬸種的蔬菜,對面鄰居三不五時拿來她們自己種的蔥、香菜、九層塔等,還有隔條街的王太太,種的好吃的番薯,這些不就是搬來鄉下的好處嗎?
不過,在這兒,有一樣食物真的沒有人知道,那就是"橄欖",我跑遍了各大商店,問了好多人,可是就是沒有人知道"橄欖"究竟是什麼,他們甚至說「連聽都沒聽過」。